400-688-2626

扭转信用逆差不能仅靠企业单打独斗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2008-10-09 08:54:29

自从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关,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额就不断飙升,至2007年再攀新高,达到2622亿美元。至此,中国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顺差大国。但是很少有人提及的是,我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信用逆差&rdq

 自从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关,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额就不断飙升,至2007年再攀新高,达到2622亿美元。至此,中国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顺差大国。但是很少有人提及的是,我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信用逆差”大国,并为此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贸易风险。

  所谓“信用逆差”,就是中国越来越多的出口贸易不再使用信用证,而是采用“先发货、后收款”的赊销方式,但是进口却依然以信用证方式为主。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中国出口企业存在大量“已交货未收款”的情况,而进口企业存在大量“已交款未收货”的情况。

  据悉,中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账形式,而在进口方面,90%以上却要预先付款或开立信用证,外贸信用失衡状况惊人。而且不仅是与美、欧发达国家,即使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来往中,中外“信用逆差”依然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并且呈现出越拉越大的趋势。

  “信用逆差”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挤占进口企业的发展资金,增加进口环节的财务成本,而且一旦进口风险发生,进口企业将陷入“账货两空”的困境,面临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贸易商支付能力下降的影响,国内企业对美出口货款回收坏账率同比增长了2倍左右。可以说,中国出口企业可能要为对美放账交易付出沉重代价。

  与外贸顺差一样,中国对外贸易“信用逆差”的形成有一定客观原因,而这主要是由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决定的。中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供过于求的商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增强竞争力,不得不放账和赊销。但就进口而言,情况正好相反,进口商品大多是紧缺的能源产品、原材料以及关键技术和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对外开立信用证,甚至提交预付款。

  “信用逆差”产生的原因除了以上这种结构性信用逆差外,还存在非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可能还会长时间存在,但是,对于非结构性因素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逐步缩小这种差距。所谓非结构性因素主要是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外国出口商对中国企业的信用程度并不了解,文化、地域差距所产生的误解,以及我国对外企业对信用成本和风险的认识不足,等等。

  消除针对中国贸易的信用歧视和纠正贸易信用失衡,决不能仅靠企业单打独斗,而应强化国家信用工具,将传统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作用扩展到进口环节,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公平待遇。具体来讲,就是利用“进口信用保险”等贸易信用工具,为中国企业争取公平的贸易条件,争取国际贸易中的平等地位,开创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此外,还应该加强国内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资信调查和商账追偿网络,提升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联盟在京成立


央广网(北京) 2016-09-26 22:21:25

药企不诚信 患者怎放心


网络 2014-11-19 11:44:12

让逃票者不是仅需补票这么轻松


网络 2014-09-03 22:17:4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