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关,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额就不断飙升,至2007年再攀新高,达到2622亿美元。至此,中国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顺差大国。但是很少有人提及的是,我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信用逆差&rdq
自从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关,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额就不断飙升,至2007年再攀新高,达到2622亿美元。至此,中国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顺差大国。但是很少有人提及的是,我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信用逆差”大国,并为此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贸易风险。
所谓“信用逆差”,就是中国越来越多的出口贸易不再使用信用证,而是采用“先发货、后收款”的赊销方式,但是进口却依然以信用证方式为主。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中国出口企业存在大量“已交货未收款”的情况,而进口企业存在大量“已交款未收货”的情况。
据悉,中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账形式,而在进口方面,90%以上却要预先付款或开立信用证,外贸信用失衡状况惊人。而且不仅是与美、欧发达国家,即使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来往中,中外“信用逆差”依然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并且呈现出越拉越大的趋势。
“信用逆差”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挤占进口企业的发展资金,增加进口环节的财务成本,而且一旦进口风险发生,进口企业将陷入“账货两空”的困境,面临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贸易商支付能力下降的影响,国内企业对美出口货款回收坏账率同比增长了2倍左右。可以说,中国出口企业可能要为对美放账交易付出沉重代价。
与外贸顺差一样,中国对外贸易“信用逆差”的形成有一定客观原因,而这主要是由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决定的。中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供过于求的商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增强竞争力,不得不放账和赊销。但就进口而言,情况正好相反,进口商品大多是紧缺的能源产品、原材料以及关键技术和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对外开立信用证,甚至提交预付款。
“信用逆差”产生的原因除了以上这种结构性信用逆差外,还存在非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可能还会长时间存在,但是,对于非结构性因素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逐步缩小这种差距。所谓非结构性因素主要是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外国出口商对中国企业的信用程度并不了解,文化、地域差距所产生的误解,以及我国对外企业对信用成本和风险的认识不足,等等。
消除针对中国贸易的信用歧视和纠正贸易信用失衡,决不能仅靠企业单打独斗,而应强化国家信用工具,将传统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作用扩展到进口环节,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公平待遇。具体来讲,就是利用“进口信用保险”等贸易信用工具,为中国企业争取公平的贸易条件,争取国际贸易中的平等地位,开创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此外,还应该加强国内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资信调查和商账追偿网络,提升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