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美股吧],看看大家都在谈论什么>>> 见鬼,问题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其实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初在援救了长期资产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之后,时任联储主
进入[美股吧],看看大家都在谈论什么>>>
见鬼,问题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其实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初在援救了长期资产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之后,时任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经婉拒过很多议员们试图彻底将对冲基金这一行当抹去的建议。是那个时候吗?
或者是在过去五年当中?这些年来,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做法日益流行,而这实际上无异于将贷款业务的责任不断外化,交由证券的持有者来承担。
再或者,是因为提高报价规则(uptick rule)到期,使得空头卖家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散布各种恐慌的谣言,并制造相关的气氛?
历来,华尔街都被公认为是一个一切都可以定出价钱的地方,在这里,承担风险是无上的荣光。现在,这里已经有四家公司宣告崩溃,而买家却只有一个JP摩根大通(JPM),而且JP摩根大通愿意出手,还是在其首席执行官狄蒙(Jamie Dimon)得到了政府关于他的银行的资产没有风险的担保的前提之下。
六个月之后,又一个重量级的角色雷曼兄弟(LEH)似乎也要走上不归路了。在过去的周末,美国银行(BAC)和巴克莱银行(BCS)纷纷退出了谈判,因为政府拒绝再来承担任何的风险。
鲍尔森(Henry Paulson)财长,我们只能祝你好运了。现在,这个行业的确是不值得充分信任的。
那么,华尔街现在又在做些什么?恐怕他们自己心里也没有个准谱罢。
周日晚间,《华尔街日报》的线上版刊登了题为《夺路奔逃:华尔街公司寻求转移危机》(Wall Street Firms Scramble to Avert Crisis)的报道。我无法肯定所谓“夺路奔逃”究竟指的是什么,但是假如它指的是因为纳税人已经开始切断紧急抢救的药水来源,使得这些企业陷入进一步的慌乱,我想是完全没有错误的。
假如你认为美林(MER)的塞恩(John Thain)只是心血来潮,想到要和美国银行合作,只是偶尔发现这样的合作可以发挥可观的协同作用,那么请你举手示意,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话,有些东西是很值得你考虑买进的--一些抵押证券。
虚伪
在华尔街上,他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各种巨大的数字让你目眩。私营化巨子黑石(Blackstone Group LP)(BX)旗下拥有大约1200亿美元的资产。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施瓦泽曼(Steven Schwarzman)在自己的公司发行了初始股之后,已经兑现了近5亿美元的现金。可是,无论是这家公司,还是施瓦泽曼个人,都不愿意在雷曼身上花哪怕是一美元。
施瓦泽曼更可能在下班之后去享受各种富于异国情调的食品,同时抱怨要找到好的机会是多么困难。
二十年前,“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拯救了所罗门兄弟(Salomon Brothers),可是现在,或许是年龄不断增长的缘故,他对于风险的胃口显然大不如前了。
可是在这个时候,很快就要成为雷曼前董事长和前首席执行官的傅尔德(Dick Fuld),以及已经成为贝尔斯登前首席执行官的凯恩(Jimmy Cayne),这些人却似乎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比拚,比拚的内容就是自己的薪酬。
被业界公认为“要价不低”的傅尔德去年大约拿回家4500万美元。不过这还算说得过去,因为毕竟公司已经是一个不止一次迫近于崩溃的公司,而他几乎是注定要在这个位置上把牢底坐穿。可是,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过,一个不合格的首席执行官未必不是一家公司反复陷入麻烦的重要原因。
在2006年年底的时候,凯恩的身家净值超过了10亿美元,可是,我们却似乎仍然不得不对他表示同情,因为他在公司的崩溃中受到了损失,失去了巨大的财富,不得不居住在价值2600万美元的公寓之中。
这些公司的雇员们也好不到哪里。他们的公司仿佛是高高在上,坚不可摧,但是实际上却是以大量火药桶一般的衍生产品为基础的海市蜃楼,可他们就是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对说出真相的新闻记者怒目相对,甚至鼓励咖啡店主杯葛那些记者们。他们疯狂地指责发出警报的媒体,却不肯对自己已经丧失勇气的银行业同伴多说一句话。
华尔街总是告诉投资者们买进和持有,可是他们自己却在违背这样的理念。
他们总是告诉我们应该进行自己的研究,帐面资产值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以帐面资产计算,雷曼每股至少值38美元。
正如一位投资者周六在给我的邮件中所写的,华尔街上到处都是骗子,还有骗子的“托”。“这些托至少原本应该在四家企业身上冒了险,贝尔斯登、房利美、房地美和雷曼……现在他们都到哪里去了?”
蔓延
哈佛商学院教授海耶斯(Samuel Hayes)认为,刚刚发生的一切其实是华尔街的分水岭。他目睹了商业银行所控制的超级企业数量的增加。他目睹了新的全球化的管理措施将永远改变资本市场的面貌。
“自里根政府时代以来,我们其实一直就在遵奉相同的理念,即允许违反常规的情况在市场上不断发生,并在这一前提之下对玩家进行训练。”海耶斯指出,“由于缺乏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场最终走向了失败。
海耶斯认为,那些新起的和旧有的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比如Greenhill & Co.(GHL)和Evercore Partners(EVR)等,将承担起投资银行业过去所承担的责任。
他的说法听上去的确是相当不错。虚弱者将被淘汰,强大者将更加强大。这是达尔文主义的应用。这是亚当-斯密主义的应用。市场将因为枝叶的修剪而变得更加健康和茂盛。企业运转是有其自身的周期的。事实上,伴随所有人都会先后站出来就过去几天发生的一切进行说明,类似的话我们还将听到一遍又一遍。
可是,无论是雷曼之死,还是华尔街上燃起的恐慌火焰,其实都在强调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当麻烦出现时,我们只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投资者总是会成为承担风险的一群,而华尔街却总是在赚钱。这才是事实。
事实上,无论是1907年,1929年,还是1987年,我们所学到的总是一样的教训;标准石油也好,Drexel Burnham Lambert也好,还是长期资产管理公司也好,麻烦的变化其实都只是在外在的形式。
见鬼,问题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答案是,从我们坚持将自己的钱交给他们的时候就开始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