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楼市低迷不前,房企资金欲裂的情况下,关于政府该不该救市的问题,成了房市中一个争执不休的话题,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这个房产界一直活跃的倍受媒体关注的开发商,更是不断不负众望,言论不断。就在9月11日,这位大腕再次出言论住房建设,更是提
在中国楼市低迷不前,房企资金欲裂的情况下,关于政府该不该救市的问题,成了房市中一个争执不休的话题,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这个房产界一直活跃的倍受媒体关注的开发商,更是不断不负众望,言论不断。就在9月11日,这位大腕再次出言论住房建设,更是提到了救市与不救市的争论。他称“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也才有了救市与不救市的争论。其实市场的好与坏、救与不救,在非完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所反映出的只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反映出的是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估计,反映出的是政府想让市场向何处去。”
而在关于中国楼市如此低迷之下的言论,任志强更是激愤不已,他认为,目前市场出现的销售下降、投资下降与消费需求无关,而只与政府的政策与干预紧密相关。如打压投资的政策、抑制需求的政策、限制交易流通的税费增加,限制第二套住房的信贷政策、垄断的土地供给制度等各种政策造成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楼市之所以低迷,是政府的政策性失误造成的。
在一个非完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用完全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去进行对比分析,总会得出许多完全不同的结论,有的将之称为是市场经济的失灵,有的将其称为是中国的特色,有的将其称为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争斗,有的将其称为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
正因为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也才有了救市与不救市的争论。其实市场的好与坏、救与不救,在非完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所反映出的只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反映出的是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估计,反映出的是政府想让市场向何处去。
只是政府的主导意图常常在尚存的市场经济中难以实现,市场经济总会与政府指令性计划的意图之间存在一个博弈的差距,落脚点又回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上了。
考验的是政府在指挥、干预、协调和发挥市场作用多种功能之间的平衡能力。
经济是如此、股市是如此、房地产也是如此,就连奥运也是如此。尽管全国人民都支持奥运为环保与交通采取的各种措施,但却不能不承认这些措施打乱了全国人民生活与生产的节奏,并让全国人民分担了承办奥运的大量的无法计算的成本与损失,以赢得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
是中国人不缺住房而减少了需求吗?非也!在紧缩的货币政策压抑之下仍保持着全年五亿多平方米的住房消费,证明了这种刚性需求。
当中国人可以喝上洋牛奶、吃上洋面包、穿上洋装洋鞋、开上洋汽车时,大多数的生活消费需求都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相差不远了,而解决了温饱与穿戴之后最大的消费需求就是住房了,而住不上洋房恰恰反映出在居住条件上与国际上的差距,也是与美国梦同样的中国梦。
衡量一个国家的基本住房情况的指标有很多,最基础的一个是住房的成套率水平。这个指标是指这个国家的生产建设能力是否已能满足家庭户数的需求,不管是买、是租,至少住房的建设总量能为所有的家庭提供一套可选择的住房。
成套住房的标准可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但至少应是厨房、卫生间、起居室与卧室都有,设备基本齐全,不依赖外部条件而能生活的住房。
1996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人居署提供的报告中曾提出2000年我国至少在城市向每个家庭提供一套设施基本齐全的成套住房,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住房存量中的成套率水平仍在80%以下徘徊。由于城市化水平过低,且在不断的高速增长之中,因此城市住房建设速度远远低于城市化率的需求,因此尽管在大量的拆除非成套住宅的旧房、大量建设成套住宅,但仍始终尚未满足城镇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最新统计中,我国的城市化率已到达45%,城市户籍人口已达5.96亿人,约1.98户。但不管新旧大小,我国的成套住房约不足1.4亿套,至少约有5000万户家庭居住在非成套的住房之中(包括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带房进城的非成套住房)。尽管每年我国的商品房以5—6亿平方米的竣工速度在提供城市住房;尽管小户型住房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但每年约提供500万套左右的住房仍远远低于每年新增约850户的城市家庭户数,且不断拉大非成套率的差距。
亚洲大多数国家在人均GDP1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大约在65%以上,且城市建设中的住房成套率较高,日本在1960年、台湾在1980年时住房成套率水平都超过了1:1。
重要的是查查历史上出现过房地产泡沫的城市、地区或国家,都是在成套住房在1:1以上的时期发生的,而成套率有严重缺口时,尚无这种泡沫严重的情况,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更找不到这种先例。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