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A股市场连绵不绝的深幅调整、投资者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信心的逐渐缺失,《求是》杂志以《坚定信心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为题,邀请几位学者聚谈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趋势。其中,林江认为,股市现阶段的下跌有悖常理,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
针对当前A股市场连绵不绝的深幅调整、投资者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信心的逐渐缺失,《求是》杂志以《坚定信心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为题,邀请几位学者聚谈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趋势。其中,林江认为,股市现阶段的下跌有悖常理,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重塑理性、重振信心:“市场参与者保持足够信心,即使经济有一些问题也能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化解;而如果信心崩溃,本来基本面良好的经济也会被搞坏,最终受害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9月3日《东方早报》)
宏观经济理论创始人凯恩斯认为,由于未来事件不确定性的存在,要预期未来收益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信心就显得尤其重要。单个的投资者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预期是乐观的,就会增加投资,反之就会减少投资。有人说,股市指数的表现通常具有“二八效应”,20%由基本面决定,80%由情绪面决定。显然,信心是股市的脊梁。
股市为何没有信心?在我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股民对上市公司失望。股民投资股市,这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的高度信任。但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诚信问题,绝少有在信息披露上能够真正做到真实、及时、完整和规范的。资本市场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同积极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入同样重要。多年来,我们的上市公司向来只顾圈钱,不图“回报”,有几家进行过现金派息,又有多少甚至从没有分配过利润?
第二,股民对监管者失去信心。股市的低迷,与其说是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不如说是对监管者的动机、能力与品质的怀疑。目前,“大小非”问题是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断有经济学家指出,“大小非”是深沪股市暴跌的主因,在这一问题解决前,哪怕经济周期性因素改观,经济和盈利前景回升,股市出现反弹,这种反弹也很难长期持续下去。要使中国股民恢复信心,首先,监管层就应该拿出取信于民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有政策稳定,产权分明,人民群众高度信赖,市场才能走出阴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股市并不久远的历史上,“消息市”几乎贯穿始终,有资料显示,约73.5%的证券机构坦承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非常普遍,可内幕交易的查处,特别是刑事责任的认定,多年来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监管政出多头,干预太多,政策市的存在,使得中国股市变成了一个“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胎。股民要看到的,不是挂在嘴上的保护。
著名法学家史际春在谈到中国股市时指出,中国股市存在的,不是什么制度结构性问题,而是社会本身的问题,如社会信用水平低、社会成员普遍缺乏角色和信托意识、企业治理的幼稚、政府管理简单粗暴。诚哉斯言,先有信用经济,才会有信心经济。如果说信心是支撑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那么,信用就是组成这根脊梁的内在化学元素。而政府的一切监管和宏观调控措施,目的就在于重拯信用,激发民众的经济信心,使人们的预期向好。在资本市场中,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建立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信用体系,预防和惩处市场操纵或欺诈行为,确保市场的透明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股市的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原则,最终重塑股民信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