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汽车维修纠纷也越来越多,消费者所反映的有关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维修乱收费、售后服务不到位和使用假冒伪劣零配件上。汽车维修市场问题多,维修技术低劣、销售假冒伪劣、弄虚作假宰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汽车维修纠纷也越来越多,消费者所反映的有关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维修乱收费、售后服务不到位和使用假冒伪劣零配件上。汽车维修市场问题多,维修技术低劣、销售假冒伪劣、弄虚作假宰客现象大量存在,售假、宰客成了一些汽车修理店赚钱的手段。本次消费者评议活动中调查发现,目前,我省常见的汽车维修陷阱有:利用消费者不了解情况随意抬高费用,零配件以次充好赚取差价,只换不修或小病大修三种。
问题一:收费随意抬价
市民赵先生:半年前,赵先生的宝来轿车右后视镜不慎被撞碎了,在汽车维修店更换一个品牌的后视镜居然要花350元。赵先生随后去汽配市场询问,在这里同样的后视镜要价还不到150元。安装使用后,赵先生并没感觉到150元的后视镜与原装的后视镜有什么不同。
消协观点:收费标准不透明
目前,一些汽车维修店的要价极高、利润惊人。如进价在200—300元之间的“正牌货”,成本只有40—100元。一些假冒产品的利润比正品货要高出5—10倍之多。此外,目前甘肃汽车维修工时单价无统一的收费标准,这给许多修车店提供了乱收费的政策空间,一些店的收费甚至要高出同行十多倍。
问题二:配件以次充好
消费者魏女士:家住田野花园小区的魏女士开着一辆奇瑞小轿车。前不久,车出了故障,魏女士在一汽车维修店去修理。维修师傅表示更换零部件时要花500多元钱。谁想零件更换后没几天,车子又出了同样的问题,在另一家维修店检查后才发现此前更换的零部件竟是成本只有150元的假冒伪劣产品。
消协观点:配件“作假”不少见
有些不正规的修理厂在修车时,用旧件、假件以次充好安装到客户车上,这是常有之事。汽车维修中,配件以次充好的情况是最严重的,尤其是离合器、刹车片等配件,修理商用假冒零配件来顶替,但仍按照正品价格收取费用,有的车主对配件进价不了解,贪图便宜,往往会上当受骗。此外,有时汽修工还把客户车上的新件换下来,更换为旧件,再把新件倒手高价卖出。
问题三:夸大问题小病大修
市民林先生:买车回家后,林先生自学了一些修车知识。一个月前,林先生的车子在行驶中突然“抛锚”,他检查后发现是喷油嘴损坏而造成的汽车熄火。车子送到附近的一家修理厂后,维修师傅只看了一眼就说是发动机出了故障,得花3000元。林先生算了一笔账,一个喷油嘴卖三四十元钱,即使加上修理费,最多也就70元,而一次“大修”至少要3000元左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维修工才很不情愿地换上了喷油嘴。消协观点:诈客凸显诚信缺失
现在,许多人都只会开车不会修车,不知道一般零配件的价格,一旦汽车遇到故障只好“任人宰割”。大部分修车工都知道现在许多司机的弱点,有时车子只是小刮小蹭,可维修厂以“可能有内伤”为由,让车主做大修检查,或者为获取不当利益,把一个小零件的问题夸大,说成是整个系统问题。夸大问题、小病大修是汽车维修中的常见伎俩。汽车维修的诈客行为,凸显了整个行业的诚信缺失。
相关链接
建议尽快出台汽修收费标准
根据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汽车维修行业实行的是等级制,各等级需要按照规定在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如何遏制汽修业的诈客行为,维护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有关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目前我省汽车维修行业诸多弊病的有效手段。
据了解,目前,质监部门负责监管汽车配件的真假,运输部门管行业,物价部门管理收费价格,保险部门管赔付,要管好汽车修理业,需要多个部门联手。为此,省消费者协会建议尽快对汽车配件价格以及工时收费等进行制度层面上的规范,尽快定出统一的收费标准,让消费者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五招教你防“陷阱”
针对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省消协建议消费者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避免维修行业的陷阱。首先,要学习基本的汽车技术知识,多了解自己驾驶的车辆,汽车出现故障后,才能做出初步判断;其次,在维修前还要了解维修厂的零配件具体价格、工时费;此外,车主应要求修理厂出示配件代理公司的发票,该配件产自何地;修车时车主最好别走开,尽量避免将车停在修理厂时间太长;最后,消费者在维修前要与修理厂签订维修合同,以便于纠纷发生后的维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