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传东莞楼市出现房贷“断供潮” 业界人士反击

来源:南方日报 2008-07-31 09:41:50

东莞断供了?断供成潮了?   业界提出5理由反击“东莞或出现断供潮”一说   最近,一些城市房价下跌幅度比较大,“断供”一说开始沸沸扬扬。从事东莞地产研究工作多年的东莞中原研究部经

 
  东莞断供了?断供成潮了?

  业界提出5理由反击“东莞或出现断供潮”一说


  最近,一些城市房价下跌幅度比较大,“断供”一说开始沸沸扬扬。从事东莞地产研究工作多年的东莞中原研究部经理车德锐对东莞可能出现“断供潮”之说给予坚决反击,他给出了五个理由。


  理由一:


  高位入市者相对较少


  东莞房价飙升的时间节点是2007年7月。东莞中原研究部监测的数据显示,2007年6月,全市普通住宅均价为4762元/平方米,2007年7月为571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近20%。至“9127”新政出台,房价飙升前后也就只有3个月时间,相对比较短暂。在这3个月非理性上涨期间,高位入市的人相对是比较少的。从成交量可以看出,这3个月缩量上涨特征非常明显,说明高房价在那个高位已经上涨乏力,市场追涨入市的人越来越少。这也证明,有可能断供的购房群体人数相当少。


  理由二:


  想断供?没那么容易!


  从购房群体入手去分析,楼市在高位运行,高位入市有四类人群所占比重比较大:一种是企业主。他们不怕高房价,因为自己能承受得起,不会选择断供。因为企业主做实业、做生意时时刻刻都要靠银行贷款;一种是公积金和收入都比较高和比较稳定的群体。他们所处的体制比较严格,思想教育比较传统和正规,不会做违规和后果比较严重的事情;第三个购房群体是业内人士。他们作为业内人士,更知道断供的后果;第四个就是深圳的“炒房客”。但这些人不是职业的“炒房客”,是被深圳高房价投机市场抛弃的人,来东莞买房更多是作心理补偿的。这些人抗风险能力较差,自然会量力而行。毕竟在外地投资,也做好了投机不行做房东的打算。


  理由三:


  自住或收租者,不会断供


  回到东莞的主流购房需求目的上来。东莞主流的购房需求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自住或换房改善居住环境,一个是长线投资收租,两者消化了很多大户型和小户型住房。如果是自住,假如选择断供,一方面是断供后再向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且会长期被银行追债;另一方面是断供后,第一套的首期款亏掉了,再买第二套还要再付一次首期,投入太大而无法承受;如果是长线投资收租的,由于每月按揭款和租金回报相差不大,月供压力小,大不了每月贴一点也能维持,因此他们也不会选择断供。


  理由四:


  职业炒家,未必选东莞


  再看交易流程和机制。大家都知道,东莞二手房交易的时间长,流程复杂,交易费用高,这样的交易机制决定了在东莞炒房快进快出不可能。因此,职业的短线炒房客不会选择在东莞炒房,只有一些并不了解东莞实际情况、匆忙入市的人,才乱打乱撞成为了东莞的“炒房客”,这部分人屈指可数。


  理由五:


  即便跌价,资产缩水也不多


  再看单价、总价问题。在深圳,房价走到2万-3万元单价的时候,一套住房总价高达200万元以上。如果房价下跌30%,意味着资产缩水了60万元以上。在东莞,房价走到8000元单价的时候,一套住房总价为80万-100万元。如果房价下跌30%,也就缩水20多万元。两者对比,资产缩水的情况深圳要比东莞严重很多。


  大面积的断供危害是比较大的,一方面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严重的情况还会影响金融稳定;另外,会使得开发商有回购压力,进一步收紧资金链,同时业主的闹事也会影响到开发商和楼盘的形象,甚至影响到正常的销售。在东莞,由于缺乏断供的条件和机制,断供现象出现的几率微乎其微。(编辑:房若隔世)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北京近半楼盘二手房价滞涨


京华时报 2010-03-05 14:19:22

绿城不缺资金缺时机 37.5亿兑现过江梦


新浪房产 2009-12-09 15:29:59

天津救市新政利好初现征兆 楼市见政策性反弹


焦点天津房地产网 2008-11-18 13:35:57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