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民营医院 诚信危机源于谁?

来源:西部商报 2008-07-23 09:28:01

不久前,王先生去省内一家医院看病,却遭遇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他有些不舒服,本来是大大方方地去某专科医院看病,结果却被妻子认为进这家医院就是偷偷摸摸看“性病”。王先生问妻子:“我去这家医院看病怎么了?&r

   不久前,王先生去省内一家医院看病,却遭遇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他有些不舒服,本来是大大方方地去某专科医院看病,结果却被妻子认为进这家医院就是偷偷摸摸看“性病”。王先生问妻子:“我去这家医院看病怎么了?”妻子反驳道:“这些民营医院多数就是看这类病的!多数就是和生殖相关的……”王先生纳闷了!难道民营医院就是看生殖类疾病的吗?其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王先生的妻子有着同样想法的市民依然很多。尽管民营医院服务好,卫生状况也相对较好,但依然有些市民对其还是冷眼和持怀疑态度。

聚焦民营医院系列报道
    私立医院在国外是病人就医的首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兰州市多家民营医院中,真正健康发展的只占到1/3,其余的经营相对比较惨淡。而据记者了解,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经营最好、信誉最好的是私立(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只是一个慈善性机构,尽管价格低,但看病者寥寥;而私立医院尽管价格高一些,却是病人看病的首选,因为这里才有最好的医生和最先进的设备。 
    但目前在我国公立医院仍然处主导地位。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坦言:“比如在一家公立医院,有一位医术很高超的医生,对人态度冷淡,有时甚至恶劣,但每天等他看病的却是人挤人。老百姓为什么忍受着恶劣态度前来看病?就是出于对这个医生的信任。对于一家医院也一样。为什么公立医院每天大量的病人排队挂号,就是大家对大医院的信任。”
    信任危机源于民营医院形成初期
    尽管各家民营医院在服务上狠下工夫,在宣传上煞费苦心,并且各种义诊、免费服务层出不穷,但部分老百姓对此似乎并不买账。这是为什么?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医院传统体制的改革,福建莆田人扮演了领先者的角色,其大名无人不晓。据有关统计显示,莆田人在全国经营的医院共有2000多家和各类门诊10000多家,已成为当今民营医院的主流,这些医疗机构正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形成了许多集团公司。
    这位业内人士还谈道:“在改革开放之初, 一批来自福建的江湖游医靠贴‘ 牛皮癣’ 广告、开性病诊所起家, 赚得‘第一桶金’”。 在国家打击江湖游医之际, 他们又转移阵地, 去公立医院承包科室。这些过程中,他们夸大宣传、诱导需求、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民营医疗机构在社会上的形象。正是初期的这些行为,严重伤害了老百姓的心,使人们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
如何化解民营医院诚信危机
    一位5年前曾在市内一家门诊看过病的先生就向记者倾诉,那时候他患了前列腺炎,结果被所谓的医生说得极其可怕,用了很多的“进口药”,害得他花了8000多元,还没治好。后来他去了另外一家医院才治好,从此,他再也不去民营医院了,也不让他的家人和朋友去任何一家民营医院。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看来,民营医院的信任危机和曾经那些靠性病门诊发家的游医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但是要化解这种危机,还是要靠民营医院自身的努力。民营医院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充分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医疗市场的基本规律。要想使民营医院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突破发展瓶颈,做大做强,就必须做到规范经营、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和行业最优。广告宣传也只能是暂时的,靠疗效赢得患者才是长远的。
    兰州友谊医院的乔秋霞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人都认为民营医院的收费很高,其实我们的费用并不贵,某些项目比公立医院的费用还低很多。民营医院要通过优质的服务、特色的项目、合理的价格才能赢得更多患者的信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地方债,信用评级“准”吗?


网络 2014-06-30 15:06:37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