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孙晓郁: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和运作机制势在必行

来源:信用中国 2008-07-19 13:52:34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正面临别国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政策等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国际化竞争中信用风险加大,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一块绊脚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强调,国际经营风险加大,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和运作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正面临别国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政策等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国际化竞争中信用风险加大,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一块绊脚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强调,国际经营风险加大,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和运作机制势在必行。
  孙晓郁指出,除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外,“国别风险”、外国客户的资信情况和信用状况失查、海外坏账率大幅增加、汇率频繁变动、企业缺乏利用信用保险机制、贸易合同不规范和支付条款不对等都是企业国际经营中的障碍。一个企业如果缺乏预警机制,即使产品质量再好,品牌和业务知名度再高,也必然增加企业的贸易风险。
  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欠款待收金额超过1000多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坏账了,并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年15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中国企业海外贸易中拖欠半年以上的赊款比例已经超过65%,平均坏账率5%至10%,高出美国企业20倍至40倍。
  防范信用风险,必须在强化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同时,建立多层次的信用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理应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且通过信用管理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期、中期、后期加以监控,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其中,包括前期对客户资讯调查、信用评估;中期,加强企业自身的债券保障机制;再到后期的应收赊款关系和赊款追缴的控制等。
  孙晓郁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决策者必须注重防范国家风险,重点了解投资和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金融、自然环境和保持分析研究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对企业可造成的损失。同时要了解该国的投资和贸易政策及贸易壁垒的情况,避免盲目“走出去”。
  除此以外,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防范和化解国际化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单靠企业的力量显得很单薄也远远不够,必须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搭建风险防范和预警平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企业20天内必须自曝受罚信息


网络 2014-09-30 10:27: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