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农信社对农户信用贷款证延伸工作的思考

来源: 中国合作金融联合网 2008-07-18 13:10:55

农信社自2000年开展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证以来,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生产、生活和消费中“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效,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也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信用意

  农信社自2000年开展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证以来,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生产、生活和消费中“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效,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也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信用意识。但是近期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证应用时,农民持证贷款程序比以往复杂多了,需要贷款的客户往往需要跑几趟路,不能有效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如何做好贷款证延伸工作值得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条件限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程中,受技术、信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村传统的“种养户”还占主导地位。而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的传统农业耕作对资金的投入相对较少,这部分资金大多数农民能够通过自身的积累或者农户之间的余缺调剂来解决,因此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而经营规模较大的种养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解决。
    (二)认识上的差距限制了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
    一是片面认为农户贷款额小、面广、工作量大、经营成本高,给农村农信社带来的收益有限,因此,少数农信社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有的社在信贷投向上重工商轻农业,重大额轻小额,重盈利轻服务,违背了农村农信社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二是农村农信社与商业银行一样,有过分依赖抵押担保方式等第二还款来源防范信贷风险的趋势,对信用证贷款认识不足,对农户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调查了解少,因而注重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忽视信用贷款。
    (三)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不够扎实
    部分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不扎实,个别社评定信用等级工作流于形式。一是在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部分农信社的信贷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还款来源等情况调查了解不深不细,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或据当地村干部推荐便予以授信,调查和授权授信偏离实际情况。部分农村农信社建的农户经济档案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农户家庭的资产、负债、收支以及信誉状况,使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片面追求评定面和小额贷款的推广面,放松了信用等级评定条件和标准,忽视了信用户的评定质量。三是少数基层农信社主任认识不到位,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贷款经营模式,等客上门,导致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不真实,使得根据农户贷款证发放的小额贷款存在预期风险。
    (四)小额信用贷款违规发放风险不容忽视
    单纯追求贷款规模增长,重发放,轻风险。由于农户小额贷款涉及的农户面广,切地域分散、金额小、笔数多,农信社的人力有限,部分农信社贷后管理松懈,有的农村农信社没有制订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缺乏长远规划,缺乏主动和创新,给小额农贷的推广工作带来了潜在风险。
    二、进一步做好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证延伸的建议
    (一)合理确定不同资信农户的贷款方式
    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对不同资信情况农户的贷款方式:对经济实力强、信誉高、从事生产项目效益好的农户,要克服“惧贷”心理,直接对其发放额度较大的信用证贷款;对经济实力较差、有实干精神、从事生产经营效益一般的农户,根据他的需要可在放大额度的基础上适当追加一份第三责任的信用担保,以降低这类农户在使用贷款证的风险。
    (二)、不要过份强调按季按月结息或到期现金收回本金制度
    农户经营的产品由于季节性强、风险性大、见效慢等特点,不能按照企业借款那样天天有经营收入,随时可以结息还本,在对农产品资金投入的生产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并非人为的灾害,如养殖业项目的瘟疫,种植业的虫害及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减产或绝收,如果过份强调按月、按季结息或者到期现金收回本金的硬性规定,就可能给农户带来畏难情绪,导致农户产生不良的信用记录,使借款形成逾期,农户又会在困难时承受加罚息,在经济上和思想压力上都会雪上加霜,严重时会出现逆反心理,最终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经过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发证放贷和贷款回收、贷后检查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其中调查摸底是基础,是评级授信的重要参考依据。农户基本情况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客观公正;决定着信用贷款发放、使用与回收的风险评估及其控制。农村农信社要注重发挥当地镇、乡、村级行政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熟悉村情、民情和管理村民事务的有利条件,与农村农信社一道做好信贷资料的收集和信用等级的初评工作,做到依靠而不依赖。同时在工作协调,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后续管理等方面注重发挥其作用,对原有贷款证的要做好年审工作,每年按照升级,降级,维持和注销的程序,采取一户一策,批量认定,对年审符合条件的贷款证仍然按照二证一章简化程序直接在柜台办理信贷业务,对新申请办理的贷款证按照成熟一户发展一户的要求进行办理,不能中途受阻,影响农户发展生产。
    (三)切实转变小额信贷管理方式
    一是要严格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规定的操作程序办贷,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和手续,方便农户贷款;二是要广泛宣传,将小额信用贷款的办贷程序和要求宣传到辖区的每一个农户,让其了解农村金融政策,做到家喻户小,人人皆知;三是农户经济档案的建立要符合实际需要,不要流于形式;四是信贷投放要常放常收,改变过去那种“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观念,可根据农户的生产周期决定还款时间,努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五是对信贷人员的考核指标要细化,落实责任,使其增强工作责任感和责任心。
    (四)防范信贷风险与创建信用村(镇)相结合
    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并非不需要防范信贷风险,防范信贷风险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农村农信社要在对农户信用评定等级的基础上,实行限额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要主动加强与村两委的联系,取得支持和配合,依靠村两委推动信用评定制度的建设。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农村农信社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对一些“钉子户”、“赖债户”要协助上门做工作,或通过法律、教育等手段,保护农信社债权。
    (五)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应以非现场监管为主
    由于小额信用贷款发放流程具有高度分权特性,小额农户贷款不适用于现场鉴管。一方面,现场检查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审查贷款的风险状况,由于人员、时间的限制,只能进行小样本抽查,抽查结果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另一方面,小额贷款通常没有抵押品和正式完备的贷款合约,所以监管人员现场检查仅能得到贷款文件的基本信息和信贷员基于借款人历史和未来现金量状况所做出的判断,监管人员仅针对这些信息难以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对农村农信社监管的重心应从对各笔贷款的具体分析转向考察农村农信社是否有合格的信贷人员,是否建立了对信贷人员有效的奖惩机制,以及监督、评估和控制信贷人员业绩表现的完善机制,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小额信用贷款证的长效机制,即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发放不是要落实责任人的问题,而是要加强管理的问题,所谓加强管理就是落实贷款证发放至到期贷款收回一系列操作程序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凭信贷人员的主观意向是不可能发放贷款的,而是必须要经过组织程序,包括调查、审查、审批、发放、管理、收回等,硬性和过份强调贷款的责任还会使得其反;忽视一点,农户和农信社信贷人员都会对贷款证业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信用贷款证业务将会逐渐萎缩。贷款证的年审就是管理的有效方法,只是程序不要复杂,可直接从信贷风险系统导入然后分类排队按程序要求进行认定,没有客户信息的要及时建立,也不能过份强调拿贷款证来才可年审,年审的目的是要看它的信用程度和状况,是符合升级,降级,维持和注销哪一类的问题,最终结果是看贷款证能否用,而不是图形势走过场为年审而年审,通过批量认定,集中年审,能有效减少工作量,从而能把工作的重心由现场监管转向非现场监管,这样才能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