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小心商家“忽悠”你

来源:广东信用网 2008-07-16 13:32:43

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商家纷纷在售后上做起了口头促销文章,诸如即买即送即安装、延长包修时间、终身包修、终身免费上门服务等等,热闹非凡,表面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实际上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费陷阱。近来,记者通过采访发

   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商家纷纷在售后上做起了口头促销文章,诸如即买即送即安装、延长包修时间、终身包修、终身免费上门服务等等,热闹非凡,表面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实际上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费陷阱。近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很多厂商忽悠消费者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至于朋友之间见面时出现了这样无奈的问候语:你被“忽悠”了吗?
  买家电:防止被导购员忽悠
  到家电大卖场买家电,已经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促销活动,令人怦然心动。然而最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常常被看做是可靠、诚信的大卖场,导购员同样会忽悠消费者,让消费者倍感无奈。
  概念误导糊涂销
  记者在一家电卖场采访时,就亲身体验了一把平板电视导购员的热情“忽悠”。当时记者随机选择了一个国产平板电视的展台,刚刚驻足,便有一位小姐上前热情介绍:“我们这里全是数字高清的,面板是进口的,亮度、对比度绝对是最高的……”一连串的“赞美”中,导购员相继抛出诸如“高清”、“十亿色彩”、“急速引擎”、“超快响应”等等云山雾罩的概念,但至于“高清”到什么级别,实际色彩显示数量、响应速度快到什么程度等具体数据,却全都含糊其辞。事实上,所谓高清,只是一种显示的模式,而且至今尚无统一标准,而至于“十亿色彩”,也只是说电视芯片的色彩处理能力,并非实际显示的色彩数。记者随后采访的专业人士也表示,一些导购人员口头上不准确甚至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无疑会给“外行”的消费者造成误导。
  赠品攻势喧宾夺主
  在微波炉、洗衣机等产品专柜前,记者再次遭遇销售人员的“热情攻势”。这次的攻势主要来自赠品的“诱惑”。“我们的赠品最丰富,有电吹风、微波餐具六件套、咖啡杯、隔热手套、围裙、百洁布,如果你买700元以上的机型,额外还有一桶食用油!”“我们的赠品更实惠,电动剃须刀、玻璃餐具、不锈钢锅,还有饮料、啤酒!”身陷在“赠品诱惑”之中,甚至让人想不起来自己本来需要购买的是什么。记者在多家卖场的微波炉展区都发现,促销员对微波炉实际功能、使用方法介绍少之又少,而对那些无关紧要的赠品却如数家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被赠品“诱惑”,而忽略了“主角”的质量。
  特价诱惑掩人耳目
  家电大卖场还有一个“忽悠”的绝招,就是“特价机”。记者在某商家的宣传广告页上看到,一种“名牌彩电”,特价仅售788元,然而到了卖场才发现,这个“特价”属于限量促销,来晚了根本无法享受788元的价格。结果就是凑上前来的促销员会热情地向你推荐另一款“卖得也不错”的机型,一问价格,则会比特价机高许多,与其他卖场、超市的价格相差无几。据了解,用限量、模糊不清或者是有其他限制条件的特价来招揽生意、吸引客流的做法,在时下的家电卖场时有发生,消费者看中的特价机买不到,耽误了时间不说,还有可能在商家的“引导”下,购买了本来不中意的产品。
  售后服务:小心被“概念”忽悠
  在家电厂商的服务承诺中,经常出现包修、保修的字眼,而且这两个词常常混着用,尤其是在承诺延长免费修理时间的时候,更是经常出现用保修代替包修的现象,如终身保修、6年保修等,一般消费者通常会以为这就代表企业是免费修理的意思,殊不知,此中却存在忽悠人的陷阱。
  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买了一台热水器,刚使用不到半年就出了故障。在买的时候商家承诺免费包修2年,还给王先生发了一张维修卡。可当王先生拿着维修卡到维修点要求免费维修时,维修人员却对王先生说:维修卡上写得很清楚,是保修2年,而不是包修2年。要修可以,但要收取维修费。没有办法,王先生只能吃了哑巴亏。
  在目前的家电售后服务条款中,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是最通行的做法,但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却经常让消费者等个没完没了。
  不久前,记者家的洗衣机出现不排水现象,记者随即与其特约维修部门联系预约维修,当时接待人员表示第二天早上9点就可上门修理。但是记者一直等到中午12点,也没有等来维修人员。又怕维修人员突然上门,只得在家专心等候,直到下午4点维修人员才上门。
  无独有偶,马小姐的遭遇比记者遇到的更为可气。马小姐的电视机出了问题,随即与特约维修部门联系预约维修,当时接待人员也表示第二天就上门修理,并表示马上让维修人员同其联系,以确定具体的时间。但是她一直等到第二天,也没有等来维修人员的电话。无奈,只好再次致电咨询,接待人员表示已经告知了维修人员,并说次日一定会上门修理。一直到次日晚上9点多,维修人员才来电话说明天上午到,让马小姐在家等着。可马小姐也要上班,哪里有时间在家等呀,于是表示能否商量一个合适的时间。可对方答道:“现在不好说,以后再说吧。”啪嗒,就挂了电话。本以为随后几天维修人员会有电话来确定时间,可是等了一个星期也没有音信。马小姐只好再次报修,重新登记。几经周折和等候才修好了电视。当马小姐问:“你们上门修理,是不是都要等到一个地方有好几台报修的机子时才会来?”维修人员表示人手少,忙不过来,只能这样。
  预购商品:提防被“时间”忽悠
  打电话预订机票、电话通知饭店留个包间、和商家签订预购合同……预订、预购已经成为生活中常见的消费方式。与此同时,口头约定遭遇违约、订单不详导致服务缩水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消费者在找有关部门投诉时,却遭遇法律盲区。
  张女士去年元旦前,和男朋友在一家婚庆公司花1000元预订了妆车鲜花。到结婚当日却发现,不仅与约定的花型和数量都不符,而且花都明显发蔫了,根本不是对方承诺的当日早晨从外地空运的鲜花妆车。但是由于没签协议,加上又不想因此耽误了结婚,他们只能无奈忍受了婚庆公司的无理。“由于没与对方签订协议,碰到纠纷时只能是哑巴吃黄连。这种不按约定办事的商家太可恶了!”张女士表示。
  刘先生在一家具卖场预订了一张办公桌,并付了全部货款,双方约定次日送货,并标注在销售收据上。而对方却以拉货的车坏在路上为由一直拖延送货时间,直到第4天才送到货。“当时我非常生气,误了送货时间也罢,他们却连个主动的解释都没有,我总不能为了一件商品在家里等上好几天吧?”刘先生愤愤地说。
  陈女士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去年6月,她在一家汽车销售店订购了一辆家用小轿车,对方答应半个月一个月交货,谁知付了定金后,对方却一再拖延交货时间,直到8月,陈女士才开上自己的新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都会预购商品,有的是打个电话口头预订,有的虽然签了订单,交了定金,但一般只写
  预购商品的大致信息和交货日期,并无违约如何赔偿等内容。而这些情形下,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的权益往往难以维护。
  办会员卡:别被“霸王条款”忽悠了
  “办一张会员卡吧,方便而且实惠。”在很多行业,让顾客办理会员卡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在看似十分实惠的诱惑面前,很多人会欣然接受。
  眼下,许多网吧也开始使用会员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大多都办理了会员卡,虽然看起来会员卡消费比较划算,但其规定的不少条款很“霸道”,顾客在不经意间就会被“忽悠”。大学生小李去年12月在一家网吧办理了会员卡,今年2月,由于小李租住的房子合同已经到期,要搬离原来的住处,便到网吧想退掉会员卡。但网吧工作人员告诉他,卡里的余额不能退,要退只能退掉2元钱会员卡的工本费,并拿出网吧自己制定的会员卡使用细则作为证据。小李很不理解,当初办理会员卡的时候,网吧并没有提醒他卡内余额不能退,按照当初会员卡充值50元送30元的规定,现在卡内还有余额40元,应该退还25元。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网吧给他退了10元钱了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商家在办理会员卡的时候,都会收取会员卡的工本费,从1元到10元不等,如此大的差价表明一些商家借此乱收费用,而更普遍的就是“会员卡内余额不退”这样的“霸王条款”。一般情况下,商家在鼓励你办理会员卡时,都会滔滔不绝介绍各种“优惠”、“送礼”活动,像这样必须向消费者说清楚的规定却闭口不提,最后消费者稀里糊涂便被“忽悠”了。
  折扣商品:别让“价格”忽悠了
  王小姐逛商场时,在一个首饰柜台,导购小姐说凭在商场中的购物小票就可以抽奖,于是她就顺手抽了一张,没想到小姐说她中奖了,奖品是可以3折买她家的18K金首饰,300多元的项链90多就拿下,她很动心,于是掏钱买了下来。但总觉得不踏实,就问到底是不是18K金,销售小姐说是18KJP金,王小姐问什么是JP金@P1回答说就是经过高科技处理的18K金,除去了里面的铅,防止过敏,她听后感觉很满意,就回家了。但是,后来王小姐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说,JP金是镀金,JF金是仿金。
  此外,眼下许多金银珠宝饰品店还打出“零利销售”的招牌吸引顾客。在一家标注零利润销售珠宝、钻石的店面前,记者注意到广告吸引了很多行人驻足。“本店特价商品包括钻坠、钻戒、18K金项链等商品,99元起价,保证零利润销售。”户外海报配合录音机里的宣传广告,煞是热闹。
  但业内人士指出,零利销售属于误导性的语言,因为商家进货销售不可能无利可赚,而是否真的进价零利销售状况只有商家自己心里清楚。所谓零利,其实就是商家为了促销而搞的噱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买一些打折商品时,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买一箱“促销价”销售的牛奶,回家发现还有几天就过保质期;以3折价格买来的IP电话卡,等到使用时才发现有效期已过……一些商家在推销打折或特价商品时,常常在使用期限方面和消费者打马虎眼。
  网上交易:别被“罚没商品”忽悠了
  人们对于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数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之网络交易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了这种交易方式。而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了这个虚拟的交易平台,以廉价的“罚没”、“处理”等字样的商品来吸引网民,一旦上钩,迅速把一切联系手段关闭,让受害者无处觅其踪影。
  林小兵是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上班后感觉手里那部上学时用的手机有些过时了,就想换一换。在商场里看中了一款新式的诺基亚手机,但要3000多块钱,摸摸口袋里干瘪的钱包没舍得买,不过一直惦记着。有一天上网,他突然发现有一家网站正在出售他所看中的那款手机,而价格只有1500元,仅为商场价格的一半。林小兵虽然觉得有些蹊跷,但看到网站上解释说,这是罚没代卖的商品,所以特别便宜。网上的地址、电话,甚至于营业执照复印件一应俱全。于是他动心了,照着网上的银行卡号给对方打了1500元钱,可是等了两个星期还不见踪影,打电话也没人接,林小兵心里一凉,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