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借钱不还 大学生诚信缺失?

来源:西部商报 2008-07-11 08:57:47

“哦,欠款学生被公开曝光了,看来这回银行要动真格的了。”昨日,西北民族大学一位大三学生听记者讲述此事后,惊讶地说。通过一些大学生的述说,记者了解了不少大学生“小赖”背后的故事。专家分析认为

   “哦,欠款学生被公开曝光了,看来这回银行要动真格的了。”昨日,西北民族大学一位大三学生听记者讲述此事后,惊讶地说。通过一些大学生的述说,记者了解了不少大学生“小赖”背后的故事。专家分析认为,看似简单的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现象,其实包含着极深的社会复杂因素。一些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确实存在诚信问题,但多数拖欠贷款者是无力还贷。

本报记者 夏苗 丁炜娜 常伟 为您报道

拖欠贷款学生电话难联系
    昨天,记者来到河西学院就大学生拖欠贷款的事情进行了采访。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配合银行采取措施保证毕业生如期还款。比如通过加大学校助学奖金的发放、设立励志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提高学生还贷能力,但这些只是治标之策。由于在整个助学贷款的工作中,学校都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包括做学生的信用担保人和还款时的联系人,使得学校在责任压力和工作量上都十分巨大。如果不想给个人信用记录抹黑,学生还是积极主动联系学校和银行比较好。本报记者根据银行提供的信息,与拖欠贷款的学生进行联系,结果他们的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手机号已成空号。

想早还款但收入不稳
    记者最后通过银行提供的信息联系到了兰州一位刚被划入“小赖”名单的大学生陈宇(化名)。陈宇4年前大学毕业,大学期间欠下农业银行1.2万元助学贷款。如今毕业已经四年了,陈宇没能如约还款,被划入“小赖”的黑名单。
“当时,刚毕业的我意气风发,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赚大钱,对于这点助学贷款,根本不放在眼里,我觉得自己是能干大事的人。”陈宇说。但现实似乎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7月离校时,陈宇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家有100多人的私营企业经理做助理。“说是经理助理,其实就是打杂的,每天东奔西跑,什么活都要干。老板待我好,我也不好意思找他要钱,因此每月800元的工资常被拖欠。”就这样,陈宇在这家企业干了整整一年,直到公司倒闭。失业后,陈宇先后转了两三家厂子,但都做不长,有一次甚至不得不流浪街头。陈宇说,其实他也很想早点把银行的贷款还清,但是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缺乏诚信和就业难是主因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赖账?建行张掖支行贷款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信用意识薄弱;例如:张掖民乐县三堡镇一位女生欠款利息19.87元,但她却没有偿还。二是毕业生流动性大,与银行失去联系;部分学生毕业后都回了原籍或者去了外地,电话也换了号码,因此没法联系。三是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难以还款。现实社会中,大学毕业生不再是香饽饽已是不争的事实。招聘企业年年打着八九百元甚至更低的月薪招揽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个月刚刚千元的工资,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不够,更不用说给银行还贷了。事实上绝大多数拖延还贷的大学生,大都是因为收入贫寒的缘故,他们实在拿不出钱,因而不敢也无脸去跟银行联系。他们其实也想还贷,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谁又肯背上不诚信的招牌。当然那些有能力还贷而又不想还的人除外,尤其是那些身为国家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
    “部分大学生确实存在恶意欠债的现象,大学毕业后就玩人间蒸发,不仅学校找不到,连放贷的银行也找不着。这些大学生显然就是缺乏诚信。”在分析大学生为何拖欠贷款时,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张兴疆认为,主要原因是诚信问题。部分大学生说是因为还不上贷款才音讯全无的,这不能算是他们同银行断绝联系的理由。如果能够及时跟银行沟通,银行查证属实,还贷是可以延期的。如果一味地拖着不还,哪怕你在客观上确实存在无法还贷的现实困难,也是缺乏诚信的行为。

多数人支持曝光“小赖”
    提起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不还,学校和银行都表示很头疼,曝光也是无奈之举。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发现,为了从大学生身上重建社会诚信,多数人支持对欠款不还的大学生进行公开追还贷款。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关规定,借款学生如未按照与经办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约定的期限、数额偿还贷款,经办银行应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金融机构诚信系统,金融机构不再为其办理新的贷款和其他授信业务。按还款协议进入还款期后,连续拖欠还款超过一年且不与银行主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的借款学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将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公布其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毕业学校及具体违约行为等信息。所以无奈之下,银行也只能按照之前和学生签订的还款协议将这些逾期不还者在媒体上进行“公告”,如果再无效,银行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学生逾期不还款,银行、学校没有办法直接制约他们。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张兴疆表示,还款还要依靠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只能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为此,教育部每年都会发放一些光碟、宣传资料给学生。

“小赖”不还款
影响新生贷款
    本报记者 丁炜娜 实习记者 魏烨■ 为您报道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城市试点助学贷款业务,2000年在全国全面推行。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逐步进入还款期,可是违约现象却非常严重。记者从省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获悉,我省助学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5%,严重影响了后来的贫困大学生的贷款。
我省某高校学生处张处长告诉记者,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运行,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就读的学校向当地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条约规定,借款学生应在毕业后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但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整体劳动力工资水平又偏低,对于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在限定的条约下归还贷款的难度较大。张处长说,“毕业生不能及时还贷肯定会使银行对学生的诚信度产生怀疑,可能会导致银行减少甚至是停止对学校的助学贷款业务,直接影响高校今后新生的贷款问题。这样一来,等于是部分学长们的不当行为,间接影响到家庭经济困难学弟学妹们无法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地方债,信用评级“准”吗?


网络 2014-06-30 15:06:37

个人信用信息未有效保护 谁之过?


河北新闻网 2014-03-10 12: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