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个人信用报告行将出炉 如何让信用成为财富

来源:东北新闻网 2008-05-29 16:22:46

谈到个人信用制度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很多人往往仅会想到去银行办理贷款和申请信用卡,并认为只要自己不办理这两项业务,这项制度就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记者日前从我省相关部门了解到,在个人银行开立账户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信息和部分民事案件强

   谈到个人信用制度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很多人往往仅会想到去银行办理贷款和申请信用卡,并认为只要自己不办理这两项业务,这项制度就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记者日前从我省相关部门了解到,在个人银行开立账户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信息和部分民事案件强制执行信息已经顺利完成录入后,下一阶段,民事案件强制执行信息、个人欠税、固话缴费、手机缴费和缴纳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也将逐步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这意味着即使与银行没有信贷交易往来的个人也会拥有自己的信用报告。而随着今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应用不断扩大,个人信用报告将成为每个人的又一张“身份证”。在守信行为不断给个人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同时,失信行为也将使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寸步难行,信用成为个人社会生存和社会行为的根本性条件。

   全省半数人口已经具有自己的信用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从信贷征信起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加快征信立法,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专业化的信用机构,有步骤、有重点地开放征信市场,逐步建立失信惩戒制度,规范社会征信机构,加强征信市场监督管理。

   2004年,由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个人征信系统进入实施阶段。我省于2005年8月底完成对全省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联网运行,并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截至2007年11月末,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收入全省2164万人的信息,约占全省人数的一半,收录账户数约1.16亿个,收录个人信贷余额约1770亿元。其中有信贷记录的约为587万人,信贷账户约1140万户,包括近400万户农户信用档案,其余为结算账户信息。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极大提高了信贷市场信息共享程度,降低了客户收集信息的成本。在商业银行贷前审查,信用卡、贷记卡受理以及贷后管理和风险监控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扩大信贷规模、提高审贷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我省各商业银行对有问题客户拒贷10271笔,金额20.55亿元;分别占受理贷款笔数和金额的5.8%和4.3%。贷款余额增加351.8亿元,增长31.46%,不良贷款余额下降6.25亿元,减少5.51%。个人贷款都出现了贷款规模高速增长、不良贷款逐渐下降的势头。

   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张介绍说,随着征信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除了个人的基本信息和银行信贷信息外,目前我省个人社会保障信息、银行结算账户信息和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也已经完成录入,下一阶段,固话费用缴纳信息、手机费用欠缴信息、水、电、燃气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也将逐步被纳入到征信系统中来。涉及以上信息的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信用报告,所以即使没有与银行往来业务的人也都将拥有自己的信用报告。他还表示,如今个人离开身份证也许会觉得寸步难行,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张身份证———“经济身份证”,即个人信用报告,也将会对个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个人信用报告如实地记载了个人的信用活动,而信用活动又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讲,个人的信用报告就是个人的经济档案。

   怎样认识和了解属于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

   尽管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正式启动近两年,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人仍然对该系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人认为,个人征信报告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只能由银行或其它部门随时查询的内部档案;有的人认为,虽然信用无价是至理名言,但同自己的个人身份和实际经济状况相比,个人征信报告不会对自己生活和工作产生太大影响;有的人还一直担心,信用信息的更新是否及时,如果自己因一时疏忽而忘记还贷,是否就会永远出不了“黑名单”?

   对此,张表示,个人信用报告其实是属于每个公民自己的档案,每个公民都有权利维护和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而在这种个人信用制度下,信用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将显得有价。他介绍说,个人征信系统中的信贷信息是从2004年1月1日开始采集的。在此之前已结清的逾期信贷信息不反映在数据库中,但对于未结清的逾期信贷信息,仍然会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体现。个人征信系统按各信息来源的本身业务周期,即各部门本身信息的更新频率来更新信息。一般来说,对于账户信息等经常发生变动的会按月更新,如信贷信息等;而对于住址、工作单位等不是经常发生变化的项目,更新周期会长一些。为保护个人隐私,世界各国都严格限制信用报告的使用。如果任何机构和个人想看其他人的信用报告,一般要先获得这个人的书面授权,否则,征信机构不能将信用报告提供给任何第三方。目前,本人可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各级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具有查询权限的网点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由于查询信用报告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向公众提供的一种服务,原则上需要收取一定成本费用。但在信用报告查询收费的相关管理制度出台以前,查询部门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暂不收费。此外,按照国际惯例,负面记录的保存期是从该笔贷款还清之日开始计算,一般的负面信息保留7年,特别严重和明显恶意的负面信息保留10年。超过保留期限,负面信息就将在信用报告中被删除。根据以上情况,随着《信贷征信管理条例》不久的颁布实施,我国也将尽快出台相关规定。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为他积累起信誉带来的财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在个人贷款审批和信用卡透支额度审批上,最为看重的是个人信用,而非本人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实力。在以前征信系统尚未建立之时,发放个人贷款往往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而现在如果个人信用状况良好,将可以节省商业银行的审贷时间,个人能够更快地获得贷款和希望的透支额度。同时,商业银行也会考虑在贷款利率、贷款条件和贷款额度上给予优惠。除了申请贷款和信用卡之外,个人信用记录目前也开始在求职、租房和保险等领域起到作用。例如,目前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就要求应聘者提供个人信用报告。2007年11月,辽阳市在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通过征信系统对306名人大代表人选的信用状况进行把关,最终有9名代表人选被认定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而被取消本届市人大代表候选人资格。

   维护和保护好自己的信用财富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良好的信用记录是在平常生活中日积月累得到的,信用记录的好坏决定个人能否办成想办的事,以及花多大的成本办成想办的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实时地关心和维护自己的信用情况。张介绍说,首先个人应注意防止个人身份证被盗用,从而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个人应及时支付话费、水电费、煤气费和其它费用,尤其要尽量远离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破产或税务留置权。因为这些严重的行为和一些延迟付款行为都会对个人信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对于信用卡用户,如果经常满负荷地使用自己的信用卡额度的话,金融部门就会认为该客户对自己的财务管理出现了问题。因此,个人可以多准备几张信用卡,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合理使用自己的信用额度。同时,个人应该定期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因为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错误,例如输入错误等,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差错是难免的。因此,应当定期查询和认真检查自己的信用报告中的内容,及时发现错误信息,避免使自己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你不久就要申请一笔类似抵押的贷款的时候,更要关注自己的信用报告是否有不合理的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你的贷款申请。

    当对自己的信用报告内容存在异议时,个人是否能够有冤可诉的问题,张表示,如果个人对信用报告内容有异议,个人可以去各级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相关金融机构提出异议申请,还可以到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数据报送机构(商业银行、社保机构等)核实情况和协商解决。这种异议申请通常会在15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如果确认报告记录未错,属于第三方行为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受损的,个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起诉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当事人。经司法部门裁定确认非个人本人责任的,可以要求相关金融机构修改信用信息。作为一项正在不断建立且将来大有可为的制度,个人征信制度需要每个人都去关心和维护,同时也需要其在自身设计上不断完善。在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个人征信系统中的信息应该做到实时更新,因为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就没有价值。其次,信用信息内容应该具有全面性。即不仅征集负面信用信息,也征集正面信用信息。此外,有些不良记录虽然真实,但从客观上讲,却并非客户恶意行为。比如有些客户是因为工作忙而忘记了还款,而这些客户实际上却是银行等部门的优质客户。因此建议银行和其它部门应该在截止日期前通知客户,即通过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来支持和保护客户宝贵的信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孔晓艳代表:推动个人信用立法


北方网 2017-03-08 09:44:54

“一人闯红灯,全家学交规”超出公民义务


内蒙古新闻网 2016-08-22 09:27:1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