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推进?国家发改委的答案是“撑杆前行”。5月5日,2008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提出了2008年的六大改革重点,其中之一是国企改革。而对于国企改革,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
推进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无论以经济发展本身需要还是从以社会需求上讲,都是一个与公共和公众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性话题。在此条件下,准确地把握垄断行业与国家经济安全、及其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无疑是评价垄断行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之一。
不用否认的是,在垄断行业改革问题上,无论是铁路、石油、电网与盐业等行政垄断行业,还是供气、供水等自然垄断行业,在多年来的时间内,其所以能够以垄断的地位在市场存在,并能以非市场化的方式攫取巨大利润并得到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经济安全为理论依据的。但事与愿违的是,目前的大多数垄断行业在得到垄断利润的同时,并没能为公众提供本应有的服务。相反,有些垄断行业在谋取巨额垄断利益同时,往往还会以自身独一无二别无分店的地位作出种种要挟行为,而置社会公共与公众利益于不顾。
这不仅为早前一些地方所出现的油荒,及相关垄断行业的要补贴要涨价行为所证明,并且一些垄断行业的低水平服务,更是公众对垄断行业普遍持有不满或愤怒情绪的重要原因。因而,面对如此垄断状况,社会公众也许有权、也有足够的理由提出这样的发问:这样以牺牲公共与公众利益为代价的垄断真的出于经济安全需要吗?难道在向市场开放的同时予以必要、有效的监管,就一定会损害经济安全吗?至少到目前为止,社会公众对这样的垄断依据还没能从有关方面得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解释。
从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讲,国家经济安全当然是相当重要的问题。但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以利益关系观点看,经济安全与社会公共和公众利益,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完全能够成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关系,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平衡关系。所以,如果事实上已经存在二者间这样的对立关系,那社会有理由作出如此判断,即其中原因十有八九是源于某些利益集团势力的扭曲,而所谓的“经济安全”很可能只是这些利益集团用来欺骗社会与保持自身既得利益的“障眼法”。因此,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关键之处,或许要看是否能在最大程度上排除某些利益集团的影响。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