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为诚信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2008-05-05 17:42:46
据最近一期《半月谈》报道,湖南省在国内率先将惩戒失信行为制度化,按照相关规定,今后湖南企业、公众在纳税、信贷、环保等多方面的信用行为,都将在信用信息系统记录在案。而这些不良记录将直接影响到贷款买房、就业甚至晋升。 人无信不立。中华民
据最近一期《半月谈》报道,湖南省在国内率先将惩戒失信行为制度化,按照相关规定,今后湖南企业、公众在纳税、信贷、环保等多方面的信用行为,都将在信用信息系统记录在案。而这些不良记录将直接影响到贷款买房、就业甚至晋升。
人无信不立。中华民族历来看重一诺千金。从孔夫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到我们党把诚信列为基本道德规范,都说明了诚信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法院白条”、“黑哨”裁判、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坑蒙拐骗满天飞,诚信危机困扰着整个社会并引起普遍忧虑,以至有种比较极端的说法认为,“现在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信用”。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我们总是局限于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修炼以达到诚信内化目的息息相关。殊不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以诚信为纽带的时代,那种指望每个社会成员都能靠道德宣传和良心谴责就能做到信若潮汐、诺如磐石,都只能是一种远离社会现实的空怀梦想。时下,要重塑社会诚信,已不能再停留在道德层面,而应该提升到制度化层面去构想。
因为,道德化诚信强调的是个人的操守和自律,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而制度化诚信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违反制度而失于法,则会受到法律的禁止和惩罚。当道德观念发生碰撞或冲突时,道德本身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通过评判标准一元化的诚信制度规范,才能获得明确而肯定的结论,才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普遍约束力。
有过西方生活经历的人都羡慕西方社会的诚信。在西方许多国家,你说什么,人家就信什么,除非有法律规定必须予以举证。然而,这并非说西方人个个都是天生的诚信“胚子”,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良好的诚信环境,主要归功于西方国家长期形成的制度规范的作用。在西方社会,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经济活动中,所有的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载在每个人的社会保险号底下。一旦发现作假或欺骗,就会被定义为一个失信的人而被社会彻底“边缘化”。
哲学家休谟指出:“没有规则,人们甚至不能在道路上相互通过。”我以为,湖南省在国内率先将惩戒失信行为制度化,正是看到了仅仅依靠道德宣传和良心谴责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客观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信用制度来限制和惩处各种非诚信行为。这是从主要依靠道德来维护诚信到主要依靠制度来维护诚信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值得借鉴。
我想,当社会成员普遍感受到任何不守诚信的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时,“信用就是金钱”、“信用可以改变生活”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到那时,竭诚守信必然会成为一种风尚,深入人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国家发改委
2018-09-20 16:17:01